新闻动态
91岁呼吸衰竭患者转危为安——重症康复让患者活下来并活得更好
2022年5月14日,91岁的张爷爷因呼吸衰竭入住我院ICU,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并逐渐恢复自理能力,于6月16日平安出院。
“123,来,抬一下左脚,再抬右脚……”伴随着一个个口令,张爷爷从床上慢慢的站起来了,这是他做康复训练的第三天。张爷爷是一个91岁高龄的患者,由于进食呛咳到肺里引起肺部感染,诊断为呼吸衰竭住进我院ICU,病情重,心肺功能差,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有所好转,家属也对患者的病情愈后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为了让患者早日恢复,减轻家属经济负担,管床医生崔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并给予患者早期康复干预。
待张爷爷意识逐渐清醒,可以正常沟通后,每日清晨查房时,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师们会征询他的意见,为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由我们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床旁护理,精心做好每一项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发自内心的开心。自5月20日起,我们每天下午会协助张爷爷下床活动,第一天下床活动时,由医生护士同时扶住他走了几十步,然后坐下,再继续行走,大概十分钟时间,他就感觉有点儿累了,出现轻微的喘闷、头晕现象,我们立即协助他上床休息。第一天康复锻炼后,我们快速总结经验并制订第二天的锻炼计划。5月21日协助他下床活动前,我们先协助其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坐在凳子上适应一会儿,坐着来回活动双下肢,休息片刻后再起身行走,下床已经半个小时了他依然没有感觉累,效果明显比第一天好。5月22日我们又借助了“助走器”,效果十分显著。张爷爷从一开始的卧床到能有力量自行翻身,再到如今的能下床慢走,平安出院,除了医师对症治疗外,离不开护士的精心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转,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也证明我们的投入和付出是值得的。
黄河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每年收治近数百名重症患者,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处于昏迷状态,这个阶段的患者常常因身上管道众多,需长期制动,其自理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莫大的痛苦。虽然医务人员力所能及保住了患者性命,但后期康复及心理健康才是患者和家属最迫切期盼的。
重症患者的早期恢复是一个十分漫长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运用重症、康复、护理、中医、营养、心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这个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医生和康复师的评估和指导,也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和监督,更需要患者的信心和毅力。作为专业的ICU医护团队,我们在临床治疗的同时,会联合康复医学科为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逐步改善患者肌力和身体状况。我们最常用的活动项目是帮助患者由躺卧到坐位、站立甚至行走。如果为早期活动增加有意义的目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让患者能够到走廊亲手打开窗户,或是推着监护设备去会见探视者等,有研究报道一些医疗机构已经把ICU外活动计划纳入了早期康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ICU开展早期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工作,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管道的脱落及一些生理安全相关事件。为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需要一个专业的早期活动团队,绝不是一个人突发奇想的带着患者去尝试一些危险的活动,同样仅依靠康复治疗师一人是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早期活动的。让整个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并且变得更加有意义,就需要一个专业的早期活动团队来提供服务,包括一名ICU医生、多名ICU护士和一名康复治疗师(当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或血液净化时,还需要一名相关的治疗师参与)。所有参与人员要具备以下几点:1.经常能够关注到患者情绪变化;2.能够积极的响应并配合患者的活动;3.喜欢与患者进行交流;4.对自身工作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患者每天醒来第一个最想见到的人是我们,我们会积极地向其他同事分享团队帮助患者所进行的具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团队的士气,并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我们希望通过ICU的早期活动,将重症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治疗结合在一起,在优化功能状况的同时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让患者不仅仅“活下来”,更让患者“活的更好”,活的更有生活质量。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地提高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打造一个专业、严谨、富有同情的ICU医护团队,创建一个既有活力又有温度的重症监护中心。
(审核:马玉静 拟稿:张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