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战疫中的黄医力量
你,见过郑州凌晨安静的街道吗?
你,领略过郑州数九寒冬刺骨的风雪吗?
你,曾在冬日被汗水浸湿棉衣吗?
他们,白衣执甲,披星戴月;他们,顶风冒雪,连续作战;他们,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为地方抗疫贡献黄河力量;他们,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大白”。
2022年伊始,郑州再次遭遇不容乐观的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迅速在对应区域展开。黄河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紧急应召出征,用责任和担当在郑州街头巷尾书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闻令而动 为疫情防控“排雷”
1月22日,6时30分,雪后的郑州街头粉妆玉砌,寒冷的天气外加疫情原因使得街上格外寂寥,一辆大巴车缓缓地行驶在道路上。
车上坐的是黄河中心医院采样队的队员。他们正前往管城区西大街办事处各社区,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目前是临床诊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最权威标准之一。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市迅速反应,连续展开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众多抗疫人员闻令而动,争分夺秒打好这场惊心动魄的“排雷战”,完成核酸检测所有环节的接力跑,期望尽快把新冠病毒“揪”出来。
1月4日近24时,黄河中心医院接到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承担1月5日全市全员核酸采集任务的指令后,快速反应,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采样队于5日清晨出发,圆满完成任务。
此后,黄河中心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开启了“夜猫子”的生活模式(由于工作原因,每次核酸采集任务下达都在晚间),随时留意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掌握分配的任务情况和人员数量,再电话分配任务。接到任务的队员,无论家住多远,下班多晚,天气多冷,交通多么不便,总能准时抵达。
笔者了解到,截止到1月25日,黄河中心医院在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下已经16次派出采样队参加此次疫情全员核酸采集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采集。前8次每批均为150名医务人员,执行的是全员和重点区域全员核酸采集任务;中间7次每批30名医务人员,执行重点人群上门核酸采集任务;最后一次派出150名医务人员,执行全员核酸采集任务。任务区域包括管城回族区西大街、十八里河、航海东路、二里岗办事处,金水区南阳路办事处,共完成440631人次采样。
逆风飞扬 可爱可敬的“大白”
冷,是笔者采访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字眼儿。的确,这次核酸采集大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冷。全员核酸采集,大部分采集点位设在室外。尤其是十八里河办事处各社区采集点,多位于城乡接合部,气温比市区要低,风寒比市区更劲,工作条件相当艰苦。队员们出任务时,背后是堆积的雪堆,脚下是未融的冰雪,四周是阵阵的寒风,一个轮班就是三四个小时。寒风中,队员们冻得浑身发抖,脚趾头和耳朵冻得生疼,尤其是露在外面的双手,需要不断用手消消毒和更换橡胶手套,冷风一吹双手冻得没有了知觉,只能双手相互拍打,有些知觉后,在寒风中继续采集核酸。
与室外工作相比,上门进行核酸采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是老旧小区,爬楼梯的频率很高,往往是才下7楼又上5楼。由于天气寒冷,队员们出任务时不光身穿厚重棉衣和密不透风防护服,还要在腰间挂着手消,身上挎着袋子,于楼道里上下穿梭,往往是任务结束脱下防护服,才发现毛衣和棉服已被汗水浸湿。急诊科张新智是大家公认的“爬楼冠军”,每次出任务他都抢着去层数最高又没有电梯的楼栋。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是队员们出发前的誓言。他们,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
面罩除雾 助力采集核酸效率
去年夏天核酸采集时,队员每年发明头上插冰棒降温的方法成为“爆款”,被其他医院纷纷效仿。这次在外采核酸时,由于户外温度过低,手总是被冻得不听使唤,医院给每名队员每天配发薄棉手套和暖宝贴。戴上手套后将暖宝贴贴在手掌外侧,再戴上两层胶片手套,可以缓解手冷,将暖宝宝贴在后背防风防寒,能够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各社区也尽力配置了些“小太阳”给大家驱寒。面对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大家想出了许多小妙招应对。由于天冷,队员戴上面屏后哈气在内侧总是形成厚厚的雾水,采集时看不清对方的咽喉,影响采集效率,急得“小姑娘”队员都掉下了眼泪。解决这一问题大家尝试过许多办法,前期在面屏上涂洗洁精,有些见效,后来又试着涂碘伏,基本解决了哈气问题,最后医院又紧急购置了眼镜防雾喷剂,效果也不错,提高了核酸采集的效率。
严阵以待 织密院内疫情防控网
在积极完成郑州市核酸采集任务的同时,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一刻未停。为了医院和患者的安全,医院构建起了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各个部门、科室严格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预防和医疗救治、住院患者和陪护健康监控、科学防护和感控、职工健康监控、物资支持和保障、防控督导等防控措施按正常的流程有序进行,门诊、急诊、病房、手术、体检等业务工作正常展开。1月15日下午,医院面对一起核酸假阳事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主动采取关门停诊、核酸复核、报告上级、信息上传、配合流调、统计人员、生活保障等措施。经过医院、疾控等部门共同努力和院内人员的理解配合,6个小时左右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使命所在 随叫随到的“摆渡人”
1月22日,难得没出任务的急诊科司机何文龙收到了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送来的生日蛋糕。使得这名2020年在武汉抗疫一线入党、三次披挂上阵参加疫情防控转运任务的老兵,连呼惊喜。
1月11日晚,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通知,黄河中心医院连夜抽调医生李盼、护士祝红艳、司机何文龙及负压救护车一辆参加郑州市疫情防控急救转运专班工作,承担本土新冠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任务。
与之前参加过转运任务的李盼和何文龙不同,祝红艳是一名新手,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1月11日23时左右,护士长张凤英询问她是否能参加转运任务时,刚结束工作回到家不足两个小时的她毫不犹豫地回复:“我能去!”随即马上出发,与同事赶往驻扎酒店,第一时间接下转运任务,转运一名12岁确诊病例到指定医院。结束任务返回已是1月12日将近5时。尽管已极为疲惫,尽管牵挂家中一个5岁、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但祝红艳依然有些小小的兴奋和欣慰,因为她能为病人排忧解难,为战胜疫情做到了尽己所能。
身先士卒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每次核酸采集任务都有参加,这令综合部的马仲秋很自豪。当笔者问其在这次核酸采集任务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1月14日,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在郑州宇通厂区遇到的困难。
那天,大家依旧是6时许集合出发,赶往位于十八里河办事处的郑州宇通公司采集区,这个占地近133.33公顷的大厂区既往需要采集的人数一般在6000人左右,设4个采集点。然而,到达现场后突然接到通知,当天需要再增加5000多人。必须增加采集台和采集人员!面对突发情况,负责郑州宇通场区核采的心内科护士长许侠和儿科护士长翟爱文迅速反应,重新分配十八里河办事处核酸采集人员力量,减少轮班,把人员全部压上去,自己也穿上防护服加入到核酸采样队伍中,即便是午餐时间也一直坚守。在她们的带动下,大家克服了疲惫,忘记了寒冷,最终在15时之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笔者得知,为顺利完成此次核酸采集任务,黄河中心医院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轮番上阵带队出发,与各办事处做好工作对接,来回奔波解决散布在各个社区采样点队员遇到的各种困难。医院科室负责人,尤其是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不仅要负责科室的工作,还要做好队员的感控保障,一有机会就胸贴党员先锋队标志带头执行核酸采集任务。
无私奉献 赢得感动与肯定
1月14日,管城回族区航海东路办事处的一处采样点,神经内科护士长朱红向笔者展示了一名小朋友赠送给核酸采集队员的爱心卡。上面写着:亲爱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您好,虽然不知道您的名字,但这段时间辛苦您了。感谢您每天穿着防护服冒着严寒和风险帮助我们做核酸。您对每个人都很有爱心和耐心,我们做完核酸就回到温暖的家,但您还需要继续坚持,正因为您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疫情才可以遏制,有您的帮忙我们很放心。请您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愿您和家人平安喜乐每一天!
西大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赵玉,对黄河中心医院采样队的高效工作和顽强作风给予肯定,向医院赠送内容为“勇赴前线筑防线、鼎力相助抗疫情”的锦旗。她说:“真诚感谢黄河中心医院的核酸采样队员们,疫情结束后,欢迎大家来管城区、来西大街办事处做客,游览管城新貌,体验管城文化,品尝管城美食,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1月27日,金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专门登门向医院赠送锦旗:“大义逆行抗击疫情,幸得有你 不忘初心”
采访手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医院、医者恪守的准则和理念。为了医院和患者的安全,黄河中心医院构建起了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各项业务工作正常展开。在医院,笔者看到了预检分诊的一丝不苟,看到了发热门诊的小心谨慎,看到了病房里的严格管理,看到了感染管理的严谨缜密,看到了物资设备保障的尽职尽责,看到了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加班加点……
经过几天的采访,笔者感触颇深。那些长时间穿防护服的闷,口罩勒在脸上的痕,身体被寒风吹透的冷,早起缓解不了的困,吃不上热饭的难,一天工作下来的累,多日顾不上家的欠,黄河医务工作者全都扛下来了。无畏牺牲和付出,不为别的,只为身上这一身白衣,只为人民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