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扶危渡厄不仅在武汉——黄河中心医院发热门诊
连日来,黄河中心医院在武汉参加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4名队员的安全、工作、生活情况,时刻牵动着黄河人的心。与他们一样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还有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这些白衣天使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为取得战“疫”胜利一刻不停地战斗着。
相对医院其他部门和科室,发热门诊目前是风险最大的区域,谁也不可能提前知道前来就诊的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医护人员们只有把岗位当战场,时刻警惕着、准备着,不敢有丝毫懈怠,仔细谨慎地对待每位病患,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进行抗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医院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先后调配各科47名护士充实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援鄂应急医疗队、呼吸内科病区、发热留观病房等岗位。发热门诊自1月21日常规开诊,目前有11人在岗,其中5名医生、6名护士,每天实行两班工作制。他们都是从内科、ICU、中医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胸外肿瘤和耳鼻喉科选调的医护人员,主要承担发热病人的诊断和少量高度疑似待排查医学滞留观察工作。这些医护人员绝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除3人未婚以外,全部上有老下有小。为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依据相关规定,发热门诊医生实行轮换制,医生三周一轮换,护士两周一轮换。
张延蕊 “一生中最特别的春节”
发热门诊现负责人张延蕊,是医院为数不多的呼吸专业又从事重症医学救治多年的主任医师,平时言语不多、貌婉心娴。在最关键时刻,她展现出了宛如女战士般的巾帼风姿,毅然在援助武汉应急医疗预备队的请战书上按下了手印。虽然暂时没有如愿前往支援武汉,但她自抽调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后,把守着医疗防控“第一线”的关口,准确诊断每一名发热患者,阻击疫情蔓延。
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是张延蕊进入发热门诊的第一天,她说:“这是一生中最特别的一个春节。”匆匆吃过早饭到发热门诊值班,一天的忙碌开始了。门诊设立初期,很多设施尚未完备,许多事务需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忙了一天,终于把发热门诊整得“像个样子了”。
女儿春节前从国外回来,娘俩还能每天见见面、聊聊天,但当张延蕊进入发热门诊工作后,就只有大年初二下班回家后见了女儿一面。当她再次连续几天值班结束,初五下夜班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离开郑州了。她红着眼睛说:“不是没有遗憾,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舍小家、顾大家本就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呀!”
2月3日,被调整为发热门诊负责人的张延蕊,即按照“务求做到零漏诊、零误诊”的标准,带领门诊全体人员对现有各项工作再次进行了一次全面严格的梳理和整改,绘制了简单易懂的筛查及会诊流程,使整个预检分诊、疑似排查流畅有序,在医院筑起一道严密的疫情阻击线。她不惧危险,为高度疑似的患者做咽拭子取样,后来说起时也只是平淡地讲,只是做了该做的而已。
因为忙碌和压力,从负责门诊工作以来,她几乎没能完整的休息过一天。2月6日,大雪初停,郑州市内公交车停运,她从位于西郊的家中摸黑出门,步行3个多小时到医院按时上班,途中还摔了几跤。她常拿武汉队员们的事迹激励大家,拿黄委各单位捐助行动和黄委领导、医院领导的关心鼓舞大家: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做好发热患者诊断工作,让黄委和全院职工放心,坚决赢得这场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的胜利。
寿晓雯 “干的都是杂活儿”
“我有14年党龄,有27年的护理经验,内科、外科、疾控工作都干过,希望领导能够给我机会去发热门诊,我一定会努力做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托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发热门诊现护理负责人寿晓雯向医院领导请战时说。
发热门诊刚刚开始常规接诊时,她还没有进入门诊工作,只是协助相关部门做一些工作协调。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五,她将孩子送到父母家照顾,安排好家里的事务,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2月3日,她被医院调整为发热门诊护理负责人。
进入发热门诊后,她立刻投入工作状态,以其多年的护理管理经验和对疾控工作的熟知,马上主持了对发热门诊布局的重新调整,协调总务处等多部门,仅用两天时间,使房间布局、功能分区、诊疗分区调整到位,防护物资、办公设施准备到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协助发热门诊以最快的速度步入了正常工作轨道。
她发挥管理岗位上练就的管理优势,重新修订了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护理人员职责,建立了完备的消毒记录,顺畅了每日上报数据表格的渠道,安排了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协调了发热门诊人员防护物资的保障。她还时刻关注科室年轻同事的思想波动,不时给他们做心理疏导。科室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一样她不上心,忙起来根本感觉不到早晚,有时夜里还要处理紧急突发状况。她极力克服着腰椎间盘突出给她带来的疼痛困扰,没有休息过一天。她自己开玩笑说:“我干的都是杂活儿,最危险、最辛苦的是我们的接诊医生和护士,他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
疫情之下,使命召唤。扶危渡厄,是“医者仁心”的初心。这里的担当,是这场战“疫”中广大驻武汉医护人员的英勇,是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团结,是全国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奋战,更是每个社会单位、每一个社区、每一户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